孙村煤矿牢固树立精打细算的成本意识,用切实有效的降本实招过好“紧日子”,深挖矿井降本增效潜力。
让闲置物资“活”起来
该矿积极开展物资“大清理、大回收、大利用”专项活动,进一步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发挥资产效能。
采取“自行排查治理+集团现场指导”模式,他们对存量物资进行盘点,摸清物资数量及属性,核实物资真实价值,分析长期积压物资产生原因,彻底摸清家底。同时,对清查出的物资明确自用、调剂和对外处置属性,以降库存数量、优库存结构、提高物资周转率为原则,制定落实消减措施,确定处置方案,进一步唤醒“沉睡”资源,切实让沉睡的闲置材料“转”起来“活”起来。
与此同时,利用集团公司“接续物资管理系统”,按照应调尽调的原则,该矿还将自用储备之外的物资全部纳入调剂范围,积极与周边各兄弟单位沟通对接,充分缓解库存压力,优化物资库存结构,提高储备效能。同时对常用物资设定存量上限和下限预警,避免出现物资超量积压和生产急需。对到货三个月未领用物资预警,预警后如仍未领用,考核使用单位的并启动调剂机制。
活动开展以来,已完成物资调剂置换12次,涉及物资金额100余万元,进一步解决了“可用物资无储备、储备物资不可用”问题,为精细化物资管理、压降库存积压物资探索出了新路径。
把废旧物资“用”起来
冲击电钻是井下现场作业的“得力助手”,但长期高频使用电池耗尽后只能闲置,面临“报废”。
对此,该矿将废旧电动工具中性能良好的电池进行拆解,根据冲击电钻的电池槽尺寸,精准规划焊接点位,重组焊接,完美适配电钻,且蓄电性能稳定。这一改造不仅让废旧物资“重新上岗”,也减少了购置新设备的成本费用。
一直以来,孙村煤矿聚焦废旧物资处理难题,坚持“物尽其用、无不可用”的管理理念,定期编制物料回收计划,根据回收物料的用途、种类、数量不同,分别确定不同物料的回撤时间、方向,在确保各类回收物资的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全流程管理,保证降本增效。对于非一次性消耗物资,运用挑拣调修、自制加工、内部租赁等手段,最大限度实现废旧物资剩余价值。
潜水泵是矿井排水系统的重要设备,其配套沉淀池若长期堆积淤泥,会直接影响潜水泵正常运行,甚至引发设备故障。以往清理沉淀池淤泥时,作业人员使用普通铁锹作业,每次铲运需承载大量水分,清淤效率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矿技术人员结合现场作业实际,对普通铁锹进行改造,在铲面均匀钻出多个小孔,让铲起的淤泥能快速滤除多余水分。此次小技改不仅实用性强,还具有“低成本、易制作”的优势,清淤效率明显提升,保障了潜水泵及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小绿舀、红尾灯、自拆烟感器……他们从设备精细化管理入手,鼓励职工通过小创新、小改造对设备的性能升级、系统改造、保养维护等多方面“循脉问诊”,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减少设备投入,延长“在岗”设备“服役周期”,加大老旧设备的“循环复用”,为矿井低成本运行提供可靠“支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