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咱们琢磨的技改方案,不仅能解决生产难题,还能拿到奖励!”刚看完洗煤分公司下发的《工艺技术优化改造奖励办法》,长城三矿选煤厂生产副厂长马臣靖就忍不住和身边的工友分享喜悦。
近日,这份聚焦“降本增效、降低事故率”的奖励办法正式下发,像一颗“定心丸”,让该公司各厂区的技术骨干和一线员工们干劲十足,也为“决战四季度,实现安全年”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孙村选煤厂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中,生产副厂长王彦拿着记录本核对设备参数。“以前想优化工艺,总担心投入大、见效慢,现在有了奖励办法,只要项目能按时落地、真能降成本,就能参评拿奖,我们搞创新的劲头更足了!”王彦口中的“参评门槛”,正是办法中明确的“按计划节点完成+可验证效果”。
“孙村选煤厂浮选入料截粗技术改造项目,解决了浮选柱对粗颗粒回收效果差造成精煤损失的问题。改造完成后,浮选入料中+0.25mm粒度级含量由25.35%下降至1.85%,预计年创效200余万元。”该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耿大将说。
值得一提的是,办法在“哪些项目能参评”上划清了清晰界限,让大家的创新方向更聚焦。“像平时的设备常规检修、更换老化零件这些工作,虽然重要,但不算技改项目;只有那些能真正优化工艺、提升设备效能的创新举措,才算数。”耿大将拿着《工艺技术优化改造奖评分表》解释道,“比如‘皮带输送机跑偏矫正装置改造’,既消除了设备故障,又减少了皮带磨损,这种既降事故率又降耗材成本的项目,就是我们重点鼓励的。”
在奖励设置上,办法的“含金量”让不少员工眼前一亮。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000元的奖励政策,背后是一套“多维度量化评分”体系,技术创新性看是否有突破、创效价值算经济收益、工作量评实施难度、推广价值测复制性。
“现在每月20号的评审会,各厂都主动来‘晒项目’,大家比技术、比效益,这种‘用数据说话’的评审方式,让大家心服口服,也倒逼把项目做得更扎实、更有效,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浓厚氛围。”耿大将对笔者说。
如今,在新的奖励办法的激励下,该公司各厂区的创新热潮正在悄然兴起:中心选煤厂的“精煤离心机串联改造”项目,精煤水分降低0.5%-0.8%;邱集选煤厂的“取消手选”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计划下月启动实施;长城一矿选煤厂的“中灰煤泥压滤改造”项目,正在收集生产数据进行前期分析……
“这次技术优化革新,不仅让一线员工的创新成果有了‘价值出口’,更让我们的技术创新工作从‘零散探索’走向‘系统推进’。”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军说。
下一步,随着更多优质技改项目的落地,洗煤分公司必将在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创新答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