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要从源头抓起,必须建立煤炭质量源头追溯制度,通过构建“采掘—运输—洗选—销售”全流程追溯链条和对应奖惩机制进行精准化治理,把含杂问题彻底解决,推动煤炭质量实现显著提升。”近日,长城一矿党委书记、经理单传杰在煤炭质量含杂问题根因分析专题会议上说。
为打破传统管理壁垒,长城一矿创新管理模式,推行跨层级根因分析机制,打破传统壁垒,组织一线执行者、中层管理者与高层决策者共析问题。此举既杜绝分管领导“只签字不参与”的形式主义,又借多视角融合发挥各层级优势,精准定位跨部门、跨流程深层问题,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筑基。
实施中,该矿围绕安全生产、流程优化、效率提升等关键领域,建立规范分析流程。会前,一线执行者梳理问题、收集现场数据与案例;中层管理者排查部门协作、流程衔接堵点;高层决策者结合战略判断问题影响与关联。三方通过 “数据共享 + 案例复盘 + 深度研讨”的方式交换意见,打破“各管一摊”局限,推动跨层级协同向常态化转变。
自跨层级根因分析机制推行以来,该矿成功解决了10余项长期困扰生产的跨部门、跨流程问题。其中,通过优化综采工作面设备维护流程,设备故障率同比下降18%;通过完善物资供应体系,物资供应及时率提升至98%,有效保障了生产连续性。这一机制不仅打破了“各管一摊”的管理局限,更推动跨层级协同从“阶段性行动”向“常态化模式”转变,持续提升矿井管理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