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榆树井煤矿不断强化节约意识,紧盯成本管控,创新工作方法,以求真务实的行动举措,持续深挖降本增效潜能,进一步提高矿井高质量发展质量和成效。
理念渗透,筑牢节约根基。“废旧锚杆调直后也可当作圆钢进”“乳化液桶清洗后能当工具箱”……榆树井煤矿掘进一区正围绕“节约小妙招”进行热烈讨论。
为将节约理念渗透到职工日常行为的每一个细节,该矿积极开展专项学习、实践探索,通过矿区宣传栏、电子屏、班前会每日学习等,引导全员树立起节约意识。同时,聚焦矿井安全生产中心任务,理形势、亮数据、晒短板、拿方案、记效益,将“我要节约”理念深入人心,为矿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新举措。
此外,该矿各区队则结合本职工作,细化具体降本方案,开展如班前会“节约小课堂”、物资领用管理培训等,形成了“眼里有活、心中有数”的良好风气。
完善机制,激活降本动能。“我们建立了‘一单一审一销号’机制,从领料、使用到回收全流程动态管控,确保每一件材料都用在刀刃上。”该矿运营管理部部长葛忠林介绍道。
为充分激发职工参与材料管控、增效节支的热情,榆树井煤矿进一步强化材料费用节超考核,将材料费的节超额全部纳入职工月度工资考核结算体系,并在区队之间开展对标管理
此外,该矿将成本节超与效益工资挂钩,建立“交旧领新、回收复用”制度,鼓励职工从行动上“弯腰拾起效益”,从报废的老旧铁制件、支护用具,到可随手捡起废旧螺栓、垫片,坚持“能少领就少领、能复用就复用”,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
创新创效,点燃增效引擎。走进榆树井煤矿机修车间,电钳工“发明大王”刘贤鹤正满脸自豪地介绍自己近期的“五小”发明:“我设计的这个防跑偏装置,是用回收的废旧钢材、小立轮切割电焊而成的,能有效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一年节省费用6万余元。”
为减轻闲置废旧资源“包袱”,进一步深挖降本增效潜能,榆树井煤矿构建起“金字塔式”创新体系,鼓励全体职工开展创新活动,积极举办创新科技讲座,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发挥首席技师、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搭建人才成长平台,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截至目前,该矿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废旧材料完成“五小”创新项目50余项,其中80%的成果已经投入日常工作,大量废旧工件在一次次创新中变废为宝,释放余热,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该矿提质增效的强大动能。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