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洗煤分公司聚焦降本增效核心目标,以精准施策破解成本管控难题,在材料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实现材料成本降低920余万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技术优化促进成本“大缩水”
“重介质与絮凝剂作为生产环节的关键耗材,成本高低也反映出技术指标的优劣。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技术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打出一套‘技术组合拳’。”该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耿大将说。
他们深入研究介质粒度特性,果断淘汰高价重介质,科学选择合介段与稀介段筛缝尺寸,同步改造旋流器溢流箱,全面优化介质回收片区布局及回收路径。通过系列举措,重介质单耗降至0.45元/吨,同比下降0.12元/吨,成本大幅降低。他们全面推行1200万分子量絮凝剂,强化沉降实验,做实分子量检测,加强消耗异常跟进,实现絮凝剂单耗0.1元/吨,同比下降0.05元/吨。
自主创新省下“真金白银”
“自己动手”成为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他们组建技术改造队伍,聚焦生产环节痛点难点,先后完成了3台压滤机串流改造与煤仓清仓装置安装,改造后的设备运行效率显著提升,不仅减少了材料损耗,更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综合效益,直接降低材料投入143.5万元,用技术创新的“巧劲”,撬动了成本下降的“实效”。
物资复用激活“沉睡价值”
在“节流”上做文章,更要在“盘活”上想办法。他们明确9项修旧利废重点项目,通过强化过程跟踪、严格执行“领新交旧”制度,让废旧物资“重获新生”,修旧利废直接降本158.56万元。同时,加大高库存物资与通用物资调剂力度,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降本40.86万元。
“我们创新废旧滤板协同创效模式,通过集中竞价实现溢价增值100%,创效33.59万元。”该公司运营管理部主任许昌生说。系列举措让“闲置品”变成“效益源”,累计通过物资再利用降本230余万元。
源头管控筑牢“成本防线”
源头管控是降本增效的关键。他们以降本目标为导向,要求各厂材料预算单耗降低10%,通过强化部门审核流程、杜绝非生产性物资计划提报、实施通用物资集中储备等措施,减少重复计划与无效投入。严格的预算管控机制下,仅源头把控便降低预算投入444.86万元,从根本上压缩了成本空间。
从技术优化到自主改造,从物资盘活到源头管控,该公司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彰显了“精打细算过日子、千方百计提效益”的决心与能力。下一步,洗煤分公司将持续深化成本管控举措,以系统化思维构建降本增效体系,让每一分投入都产出最大价值,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积蓄更强动能。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