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神州大地,这一年,坐落在齐鲁腹地、省会济南副中心莱芜的职工大学应运而生。从那时起,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由全体师生共同栽种的紫藤成了这座“煤海黄埔”的象征;也正由此,文明之花在这里盛开,文明之风在这里传承。
文明单位创建是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伟大号召。长期以来,职工大学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初心使命,坚持把文明单位创建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
在2023年元旦即将到来之际,职工大学获评“省属企业文明单位”,这是学校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能源集团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后,继荣获“济南市莱芜区文明单位”“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后,荣获的又一文明硕果,也是开启新征程的一份厚礼。
培根铸魂——建立“第一课堂”工作机制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改革,把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一体化育人格局。
创建“第一课堂”工作机制,融入“四个一”+“四进入”组织模式,每季度举办一次思政教育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爱国升旗仪式、每周组织一次主题教育班会、每天观看一期《新闻联播》,实现思政课堂进校区、进班级、进教程、进活动。
在实施校园基础设施整治过程中,寓教于“景”,精心设计了党史学习教育文化长廊、初心花园和梦想花园,营造了爱党爱国爱企爱校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学员真正看到思政课堂,感受红色文化,达到触“景”生情的思政教育目标。
充分发挥党校思想理论建设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结合企业和学校办学培训工作实际,强化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立项研究了《创新企业党建 建设“三型”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研究》《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等十余项创新成果;红色党课《信仰》入选泰安市委“百部精品党课”,并在省国资委和能源集团展播;党校教师在全国“煤炭行业第二届(开滦集团杯)微党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红色熔炉”党建品牌获得能源集团党支部层面优秀党建品牌标识;组建红色熔炉宣讲团,先后组织各类专题宣讲教育活动20余次,宣贯受众3万余人次。
通过打造优质的思政教育体系,学校有效引导全体师生学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强基赋能——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德技并修、提质培优”的总体思路,致力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积极践行人才强企、科教兴企战略,以文明单位创建为推力,坚持党校红色引领、办学特色发展、培训品牌创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学校持续融入职教体系改革,融入区域经济发展,融入企业人才战略,构建形成了从技工、中职教育到专科、本科层次的梯次化、系列化办学体系。
党校阵地方面,坚持“党校姓党”、培根铸魂、强基固本的工作方针,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阵地、党的理论宣讲武装引领的阵地、中青年干部成才成长的阵地”,全面落实《加快推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工作实施方案》、《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突出“选、育、管、用”四个重点环节,统筹设计、精准施培,为企业发展培养“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企干部队伍。
职业办学方面,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确定招生计划,在能源集团的统一指导下,以定向招收的方式,精准实施“变招工为招生”。学校根据企业下达的招生条件遴选符合用工条件的学生,学生入校即与定向就业单位形成契约关系,通过一年半在校学习和半年岗位实习,实现“理论+技能”双重过渡,真正成长为企业用得上、靠得住的高素质、高水平技能人才。“变招工为招生”工作实施以来,学校先后从济南各县市区和省属各地招收学生1350余名。
职工培训方面,挂牌成立“山能之家”安全学院,大力推进培训组织模式变革,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创新训战结合培训模式,做到以干代训与实操实训相结合,把党课课堂搬进红色教育基地、把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课堂搬到高等学府、把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培训课堂搬到设备车间和生产一线,逐渐把理论说教课堂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演武场”,不断增强培训实效。
党建引领——夯实文明创建基石
坚持“党建引领创建,创建促进党建”,推进“品牌党建、文明创建、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相促并进。以能源集团“双入双创”党建模式为总纲,以集团公司“创·实”党建为引导,打造“创·实+立·树”的职教党建品牌。
强化党建“红色引擎”驱动,着力构建思想认识融合、组织发展融合、工作机制融合、责任落实融合、活动实践融合的党建工作模式;发挥党建品牌的示范效应,抓住教与学两个关键,把握师与生两个方面,打造“政治坚定、绝对忠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职教师资队伍,培育“爱党爱国、爱岗敬业、政治过硬、技能卓越”的技能人才大军。
以红色教育擦亮校园底色,以企业文化推进校风建设,精心设计校徽、校旗、校牌,全面构建校园文化“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形象识别、行为识别”四大识别系统,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融入和培训融入,实现企业文化全员培训、核心理念全员知晓,让安全、创新、绿色、担当、卓越成为“准山能人”和全体干部职工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为企业和学校突破发展注入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强化宣传引导,以文明单位创建为主线,先后开展“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低碳生活 文明出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并在校园显著位置设置文明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明公约等宣传标语,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明观。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针对学校班子,中层干部,党员、教师,学生、学员等不同群体,精准组织多层次、多维度主题教育和专项学习,确保全员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驱动,推动学校文明创建工作再深入、再优化、再提升。
传承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彰显着师生员工的精神气质。职工大学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着力将教书育人、技能育才的职业院校,同步建设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校园思想文化阵地。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传承美德,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在积极推动学校文明创建和稳健发展的同时,坚持践行公益、传播正能,以实际行动弘扬文明新风,用爱心善举献力社会发展。建立健全机制,全面拓宽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领域。组织党员教师加入“新矿心”志愿服务总站,先后参加“牵手新矿心 圆梦微心愿”“日行一善 爱心助学”“共享书香 情满新矿”等活动,将“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在实处;积极开展与社区联络服务活动,共有18名教师加入社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团队,并组织志愿者参加文明出行交通引导活动累计20余次;举办“学雷锋主题月”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实践志愿行动,联合凤城街道连心园社区、青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义务劳动和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安全宣传进工地”活动,发放安全宣传材料,送出《安全与爱同行》安全知识课堂,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组织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构建传递真情的红色纽带,营造“无偿献血、无尚光荣”的良好氛围;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帮困的传统美德,定期对困难职工、离退休教师进行走访慰问;组织“奉献爱心 情暖校园”“慈心一日捐”等公益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西栋同志获聘济南市莱芜区连心园社区“慈善公益顾问”,用实际行动支持公益事业,践行社会责任,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紫藤花,紫藤花,洁白绛紫美如云霞。职工大学以紫藤花为校花,寄托着学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美好憧憬,多年来,学校始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天的职工大学,紫藤根深,文明之花俨然繁硕盛开,穗大花美,香气满园!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相信,这美丽的紫藤花,必能浸着花香飘向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