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煤分公司制定“方案制度-引进培养-考核激励-调整拓展”四位一体培养路径,加大培养力度,推动良性循环,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打造专业化选煤团队。
制度立足,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该公司聚焦人才培育全链条,系统制定科学精准、可落地、可评估的人才规划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为人才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他们制定《“筑基”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明确三年关键岗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134名,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基本功。下发《职业资格晋升督导》,推进学历、职称“双晋升”落实,明确“学历提升补贴+职称津贴”双重激励,营造“强学习、精业务”的良好氛围。规划《人才管理体系》,按照“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综合考核,明确路径措施,加快建设人才成长平台。
“系列制度实施以来,许多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学历、职称晋升及资格认定,目前高级工199人、占比12.3%,本科及以上学历284人、占比17.6%,中级及以上职称87人、占比5.39%,比学赶超氛围日益浓厚,推动人才资源向发展优势高效转化。”该公司副总经济师、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主任侯圣鼎说道。
培养切入,加强青工成长成才

在前期人才管理核心举措基础上,该公司构建“全周期、闭环式”人才管理体系,采取岗前培训、导师带徒、班组锻炼等措施,助力青年职工成长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他们开展全方位岗前培训,从企业认知、规章制度、角色转变与职业规划、职业要求与资格准入等模块,打造系统化岗前培训体系,不断夯实成长基础。
“我们推行见习期双导师制,‘专业导师+生活导师’双向发力,实现工作有指导、生活有帮扶、成长有跟踪,精准赋能青工成长。”侯圣鼎介绍。
他们充分发挥班组长“兵头将尾”作用,加强班组长培养,通过实施班组轮岗、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锻炼,截止目前,33人选拔至(副)班组长等职务,班组管理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同时,他们把班组长、技术员岗位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必要台阶,鼓励大学生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参与生产一线管理,现已培养大学生班组长8人、技术员12人,成为基层管理的骨干力量。
正向激励,积蓄专业复合人才

该公司坚持正向激励导向,聚焦“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双提升,大力培育适配发展需求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他们强化后备人才选拔,持续优化用人导向,通过“公开竞聘+双向选择”相结合的方式,精准选拔储备党群综合专业后备人才5人、安全生产专业后备人才34人、运营管理专业后备人才7人,全部纳入重点培养库实施系统化培育。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路径,优先面向高校毕业生敞开专业技术岗位大门,采取专业推荐与公开竞聘并行的方式,今年择优推选的‘90’后技术员占比达80%,为技术队伍注入新鲜活力。
他们还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干部队伍良性循环。对表现突出、实绩显著的优秀人才,优先推荐至关键技术岗位或基层管理岗位历练。近5年来,该公司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50余人,构建起“培养-使用-再提升”的闭环体系,让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