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祥矿业受制于系统复杂、人员众多、产业单一等因素,综合成本居高不下,降本增效挑战尤为艰巨。面对逆境该公司锚定目标不动摇,奋力探索出一条“强信心、聚合力、促转型”的突围之路。
向作风要业绩:开启实干担当路
作风就是战斗力,效能就是竞争力。万祥矿业紧紧把握作风建设这一“突破点”,刀刃向内、刚性约束,以作风转变促管理提升,以效能优化促降本增效。
该公司根据“五转五增五提升”“凝三心提三劲打三仗”部署要求,结合矿井实际,先后组织部室、区队召开学习讨论20余场,引导职工围绕如何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如何挖潜增效、如何立足岗位降本增效等关键议题建言献策,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增强全员应对挑战、推动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行从“办公室指挥”到“一线作战”转变行动,领导班子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班子成员每人包保1-2个部室和区队,每月至少3次深入井下现场办公,协调解决设备搬迁、技术难题等实际问题43项,重点工作攻坚效率大幅提升。坚持“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设立作风监督举报平台,累计组织“零点行动”、劳动纪律检查10余次;开展警示教育9场次,通报典型案例2起,约谈7人次。通过“思想+行动”双重转变,点燃了全员“能干事、干成事”的激情。
向管理要效益:开启思维破局路
观念不变,困局难破。万祥矿业以“向管理要效益”为核心导向,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系统性推进降本增效工作破局。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要素覆盖、全过程管控的成本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大清理、大回收、大利用” 专项行动。科学制定《2025年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围绕工艺优化、修旧利废、成本管控等关键领域,规划“四个降本”27个重点项目,为降本增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机制落地与成效转化上,该公司多点发力,精准盘活存量,通过自用、调剂、复用等措施,累计消化库存物资268 万元,以全面预算管理规范库存流程与财务核算,减少资金占用,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不断优化生产设计,合理调整工作面开采方案,利用前六集中巷作为轨道巷,减少矿建工程600米,直接降本596万元。强化供需协同,将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深度衔接,精准预测材料需求,推行“按需采购、理性消费”模式,让物料“活起来、动起来”。抓实修旧利废,上半年自主修复车皮、滚筒、开关等设备460余件,实现降本316万元。同时,依托“万祥之声”微信公众号,开辟“度危求进高质量发展”专栏,广泛宣传基层单位在节约挖潜、增盈创效中的鲜活实践与经验做法,凝聚全员“度危求进、攻坚突破”的强大合力。
向创新要潜力:开启技术突破路
受井下空间限制,单轨吊转场过程极为繁琐,拆的时候怕碰坏零件,装的时候怕对接不准,一套流程下来,半个月工期是常事。为此,该公司采煤工区组织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写实,创新采用“积木法”,将24米的单轨吊拆成驱动段和承载段两大模块,从单轨吊拆运到安装调试,仅用一天便完成,不仅大幅缩短了设备拆装时间,更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在该公司机修厂,铆焊班组自主研发的管子钩冲压模具投入使用,成功解决高压管路挂钩加工难题。新模具利用液压原理设计制作,采用工字钢、铁板等常见钢材,根据需求加工不同尺寸的U型钩。与传统锻造工艺相比,液压冲压不仅使成型效率和加工精度显著提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锻造材料费1000余元。
唯有敢于突破常规、勇于技术革新,才能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提升战斗力。现如今在万祥矿业,全员创新项目既有举手之劳助力生产提效的小革新,也有动辄创效数十万乃至上千万的大课题,“人人都是创客,事事皆可创新”已经成为了该公司创新创效的生动写照。
“我们将继续完善创新机制,发挥劳模工匠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人才挖掘培养力度,让更多的一线职工成为‘创客’,为矿井低成本运营奠定坚实基础。”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长杰说道。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