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生产服务分公司锚定降本增效核心目标,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找问题、想办法,从目标成本管控到修旧利废创新,从技术革新到流程优化,不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走深走实,构建起“管理提效、技术创效”的双轮驱动格局。
目标成本“织网”,流程管控筑牢效益根基
面对市场化结算中的核心矛盾,该公司将成本管控关口前移,以“全员参与、精细拆解”推动流程优化。开工前,通过签订《目标成本责任书》明确成本“红线”,让项目部从“被动接任务”转为“主动要任务”;过程中,将成本纵向拆到班组、横向分到材料机械、时序细化到节点,配合“成本降一分,工资多一分”的宣贯,让职工算清“收益账”。
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经营管控重点各异的情况,精准施策,将目标成本管理纳入精品项目部创建活动,按“星级”设置的分级奖励,以“奖励额度大、范围广”的特点,将管理要求直接推至一线职工。翟镇11503工作面撤除项目部盯着成本分解表,优化吊装工序单月省机械费2.3万元;协庄201工作面撤除队通过人工调配优化,让效率提升15%。这些“微改善”叠加成“大效益”,推动人工效率同比提升11%。奖惩机制更让职工干劲足,工程宽松的享“带薪休假”,任务紧的拿“创效分成”,亏损项目刚性下浮工资但“多退少补”,真正让“降本增效”与职工收入紧密挂钩。“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深化市场化精益化管理,让‘精抠细挖’成为常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公司负责人张驰表示。
修旧利废“掘金”,技术创新激活闲置价值
“你看这刚修复的弯管,刷上防锈漆跟新的一样!”在设备维修事业部支架维修车间,维修工老张手里握着刚打磨完的支架弯管,脸上带着自豪。今年以来,该公司把“变废为宝”的文章做深做细,以“时时讲成本、事事算成本、人人抓成本”为核心导向,坚守“旧件复用不领新、部件修复不换品、自主作业不外包”的原则,推动支架维修车间巧手焕新、锈蚀部件、电液控车间精修精密零件、内蒙维修中心改造闲置设备等实践落地,形成“管理控成本、创新挖潜力”的联动格局。
车间里的“老物件”经职工巧手焕新,成了降本增效的“香饽饽”,面对支架上锈迹斑斑的进回液组件,大伙儿没选“整体换新”的“花钱道”,而是围着弯管琢磨起了“省钱招”。“锈迹虽厚,但管子本身没坏,打磨干净再刷漆,肯定能用!”班长李师傅带着工友们自制钢丝刷,蹲在车间里一遍遍抛光,再细致涂上防锈漆,原本要“退役”的90件弯管,愣是被“抢救”了回来。这股巧劲还体现在“盘活存量”上。“除锈、整形、再刷漆,这些‘睡大觉’的零件立马能上岗!”经过一番细致处理,闲置连接头顺利“归队”,两项活儿下来,不仅省下了30余万元的新件费用,还直接创效9万余元。让废旧物资真正“焕新”再上岗,这不仅为企业省下了真金白银,更在车间里种下了“人人算成本、个个想办法”的节约理念,让“变废为宝”成为降本增效的持久动力。
下一步,生产服务分公司将持续深化管理创新与技术革新,让降本增效的种子在每个岗位扎根,结出更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