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市场形势严峻挑战,生产服务分公司聚焦 “成本管控” 核心,以修旧利废为抓手,以浪费点排查为突破口,通过制度护航、全员发力,走出了一条 “变废为宝、精抠细算” 的增效之路,让每一分成本都花在刀刃上,每一份资源都释放最大价值。
制度筑基,织密浪费点排查“防护网”
“过去是‘出了问题再整改’,现在是‘带着清单查隐患’。” 公司副总经济师、运营管理部主任王明拿着厚厚的《浪费点排查台账》介绍道。为从源头堵住成本漏洞,该公司构建了 “全员排查、分级整改、动态追踪” 的浪费点管控体系,通过三级排查机制,项目部班组自查生产辅料消耗、设备空转等 “显性浪费”;事业部排查流程冗余、工具闲置等 “隐性浪费”;公司汇总分析,形成《浪费点清单》,明确整改责任部门与时限。二季度以来,累计排查出物资超领、运输空载等问题十余项,整改完成率达 100%。将材料费、电费等核心成本按 “公司 、车间、 岗位” 三级拆分,比如将电焊机耗材消耗直接关联到焊接班组,让 “成本账” 变成每个人的 “责任账”。
旧物新生,修旧利废激活“沉睡价值”
“一台看似报废的液压泵,拆检后换个密封圈就能重新上岗,省下的不仅是采购费,更是对资源的敬畏。” 在公司设备维修事业部,班组长李宁带领团队拆解废旧设备部件,这是公司旧物新生计划的日常一幕。围绕 “能修不换、能拼不买” 的原则,该公司打出修旧利废 “组合拳”,构建 “拆检 - 修复 - 复用” 闭环,配备专业工具与技术骨干,对退役设备、废旧零件进行分类拆解。二季度以来,累计修复液压支架千斤顶等800余颗。原本需报废处理的物资经修复后重新投入生产,严格 “交旧领新” 制度,领用新物资必须上交同等废旧物资,由仓库登记造册后移交修旧车间。比如领用新电缆时,旧电缆需统一回收,经检测后截成短段用于临时照明,实现 “长材长用、短材短用”创新 “部件共享” 模式,对不同设备的通用部件建立 “共享库存”,将报废电机的轴承拆下来适配其他型号设备,打破“一台设备报废、所有部件闲置” 的困局。
精查细改,靶向破解“浪费顽疾”
“浪费点就像‘蚁穴’,不及时堵住,终将溃堤。” 公司总经理张驰在降本增效专题会上强调。针对排查出的高频浪费点,公司开展精准攻坚,优化运输环节跑冒滴漏,针对过去 “大车小用、空车往返” 的问题,制定 “运输方案预审制”根据货物量、运输距离统一调度,同时重构 “低效流程”,过去因工具摆放散乱导致工人每天找工具耗时时间较长,经排查整改后,按 “使用频率” 重新规划工具存放区,配套制作工具定位标识。同时通过多维度引导,让 “精打细算” 融入日常工作,每季度评选在安全生产、修旧利废中表现突出的员工,不仅给予奖金奖励,还将其经验事迹在班组推广。设备再利用中心王师傅师凭借 精准判断“设备关键结构”的火眼金睛,使得设备处置高效率,成为员工口中的 “降本明星”,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更催生出深层变革,员工从 “要我节约” 转变为 “我要节约”,生产流程从 “粗放运行” 升级为 “精细管理”,资源利用从 “一次性消耗” 转向 “循环复用”。
下半年,该公司将持续深耕 “修旧利废” 与 “浪费点排查”,让每一件旧物焕发新生,让每一分成本创造价值,深化“三减三提”“两优三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挖潜创效,在精打细算中筑牢发展根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