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庄煤矿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集团防冲工作专题会议精神,把冲击地压防治工作作为关系矿井生死存亡的工程来对待、来管控,按照“科学预防、科学治理”总要求,坚持“优化布局、源头治理、主动控制”的防治原则。从开采设计入手,将冲击地压作为采区设计的关键要素,将开拓大巷直接布置在煤层顶、底板坚硬岩石中,降低深井地压对大巷的影响。将巷道布置在低应力区,降低巷道的危险性,合理确定停采线位置,严格控制推采速度。优化调整工作面布置及开采顺序,杜绝采掘工作面相互扰动等应力集中区出现,最大限度降低冲击风险。
同时,全面落实“两面三刀”“三限三强”要求,积极构建“2+1+1”(2个防冲面+1个解放层面+1个充填面)生产组织模式,并严格控制采掘工作面推进速度。在限采深上,严格按照专家组论证评审确定的矿井1335m最大安全开采深度,调整开采布局及生产接续,严格控制采深,并逐步退出深部开采;在限强度上,制定《月度采掘工作面生产组织通知单》,要求现场严格按照规定的采掘工作面最大日进尺、班进尺,平均日进尺和班进尺组织生产;在限定员上,制定了冲击地压危险区管理制度,明确了“封闭管理制度”“人员准入制度”及“危险区限员制度”。在强支护上,制定推行“双强支护”方案,采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式支护巷道。主动支护采用全锚索支护,超前支护采用新型超前支护系统,被动支护采用液压支架支护。在强监测上,采用区域监测及局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区域监测采用ARAMIS M/E微震监测系统,局部监测采用KJ649应力在线监测与钻屑法监测,构建形成综合防冲监测预警体系。在强卸压上,严格落实采掘工作面预防性卸压措施,规定采煤工作面超前200米范围以内、掘进工作面距迎头10m以内,按照设计施工预防性卸压孔。
“下一步,我们将以能源集团、集团公司防冲工作专题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冲击地压‘可预、可防、可控、可治’理念,坚持‘装备、技术、管理’并重原则,科学监测研判、优化采场布置、严格执行‘三限三强’措施要求,打造冲击地压综合防治体系,实现矿井有震无灾。”该矿总工程师王庆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