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新上海一号煤矿:“智能+人才”跑出发展加速度

作者: 陈成   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07日   来源: 新矿集团

01

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内蒙古能源新上海一号煤矿筹建处智能化调度应急指挥中心,智慧化和数字化信息扑面而来。

安全调度员通过“IFC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操控智能工作面,井下400米深处工作面各项机械设备“整装待命”。鼠标轻点“一键启动”操控区,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启动、液压支架自动推移、采煤机自动截割,多个高清摄摄像头快速巡航。

在产业智能化和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浪潮中,该矿顺应时代大势,深挖智能化发展潜能。该矿智能化调度应急指挥中心就像一张密集的“数字网”,整合了矿用设备监察管理、矿用安全风险分析预测预警、矿用安全数字广播、智慧气象信息直通服务等多套系统,用于服务矿井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紧急避险等六大功能。

02

近年来,该矿以工业4.0思维模式为遵循,按照“培育人才强基础、解放思维破难题、采购设备提工效、引进系统促发展”的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开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实现灾害减量化、无害化,装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真正实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生动实践。

国以才兴,业为才旺。该矿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以“海纳百川”“知才善用”的姿态进行人才储备和培育。通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现更多领域的自主可控,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近日,上海庙一号煤矿“科技创新培训基地”中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学术交流战”,通防、机电、防治水等多个专业的老师傅们纷纷上台演讲,并通过基地里的“微模型”进行实操演练。这座于今年4月中旬完工的培训基地,在建成短短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职工们的青睐,这里是学术交流的熔炉,是专业知识的课堂,是导师带徒的平台,是孵化人才的基站。

“原来我和师傅要到工作面现场去实践操作,一趟工作面往返少说也要4个小时,现在可以通过基地中的模型模拟传教给我,受教效果和现场教学一样,最主要的是我还可以到其他专业的师傅那里多学习几项技能。”该矿新入职大学生马世虎通过培训基站,不仅全方面掌握了综掘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通过“旁听”学到了机电等专业的知识。

上海庙一号煤矿将培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主抓手”,积极与专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学历提升机构对接,为矿班组长以上人员开通技能提升通道,将培训学习作为进阶提升的“硬要求”,为有意向提升学历的职工组织报名成人院校,建起广大干部职工成长成才的“摇篮”。

“目前,我矿报名提升大专学历的共有11人,有意向报名中专学历的共有47人,在“升学”成功后还会给予补贴奖励。”该矿党群部部长杨昭晖说。

富水软岩支护问题是困扰我国乃至世界煤矿生产建设的主要难题之一,该矿区不仅位于高水平应力带,而且属富水软岩,其岩石遇水即泥化,巷道底鼓、变形十分严重。为此,该矿成立了由资深工程技术人员牵头的大学生软岩支护研究课题人才团队,采取“技术、业务、一线”三位一体团队机制,历经十余年的探索与工程实践,困扰该矿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在国内首次提出“软岩劣化效应”概念及“治软先治水”的技术路线。

03

上海庙一号煤矿依托“科技兴蒙”行动,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专项与关键技术攻关科技计划各1项,鄂尔多斯重大专项2项、应用研究开发科技计划3项。2019年备案为鄂尔多斯市第一个煤炭开采成果转化类众创空间,2020年备案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复杂地质条件绿色开采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021年再次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12件,获得国际领先科技成果1项、国际先进科技成果2项、国内领先科技成果2项、国内先进科技成果1项,相关成果囊括了采掘、提升运输、洗选提质煤矿开采全领域。近年来,该矿共累计培养正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9名,鄂尔多斯草原英才1人,鄂尔多斯英才2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智慧化、数字化、机械化‘三化合一’工作,培育人才队伍从一专多能向多专多能转变,引进院士专家成立院士工作站,从重大科技创新、现场生产技术难题悬赏、创客项目即时奖励三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体系,实现重点人才精准培养、矿井创新人才全面培养的新模式。”新上海一号煤矿筹建处主任管彦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