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公里、990公里,分别是伊犁能源公司到南疆两矿的距离。国庆、中秋“双节”过后,伊犁能源安全包保小组的成员纷纷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9月8号,公司召开了安全专题会议,紧接着就下发文件,成立了由班子成员牵头的4个安全包保小组。”李成银说,“接着小组成员们就前往南北疆的4对权属矿井,开展特殊时期安全生产包保盯守工作。”
李成银是伊犁能源安监分局安全监察科科长,也是此次安全包保小组的成员之一。他告诉笔者,原本9月30日结束的驻矿包保盯守工作延长到10月8号,保证了特殊时期的安全生产。
既是现场管理者,又是安监员
驻矿包保盯守意味着要24小时盯守在负责的权属单位,与矿上的职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我们每天都会参加矿上安全例会。”在北疆伊犁一矿包保盯守的安全包保小组王德峰说道,“与职工同下井同升井。比以往在现场的时间更长,掌握的情况自然也就更全面了。”
过去的安全包保盯守是由矿井科室专业管理人员陪同检查。如今,安全包保小组的成员们“摇身一变”成为了现场管理人员。
“交班验收的时候,我们都会和验收员‘把握’一下当班的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交班效率。”王德峰说。
上井后,各小组成员每天下午3点分别开一次“碰头会”,信息员将每组成员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组长签字后,报送至伊犁能源调度室。由调度室汇总后,上报给集团公司对口部门。
“报送给调度室的同时,我们也将内容发送到伊犁能源安监群里。群里有各单位安全、生产上的负责人,他们会把内容交给第二天当班的安监员去复查。”王德峰说道,“可以说,我们既要作为现场的管理者抓好工程质量,又作为安监员排查安全隐患,督促整改落实。”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培训是最好的投资
“总结煤矿事故类型,顶板类事故在煤矿事故中排在第一位,抓好支护管理,能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李善飞在本子上记录着。
李善飞是永新煤矿掘进工区区长,他正和相关专业人员一起参加伊犁能源安全包保小组驻矿期间开展的支护技术知识讲座。
“课上,我们学习到了煤矿顶板支护类型、支护机理及理论、影响锚杆支护因素等方面知识。”李善飞说,“讲师还结合了井下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
据了解,伊犁能源安全包保小组到矿后组织召开矿井安全管理人员座谈会。听取矿上安全管理的方法,提出改善意见,完善管理流程;组织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讲座,抓好管理基础。
“在抓好基层区队、基础管理的同时,我们还抓实职工基本功。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业务能力测试和专业知识讲座。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专业人员对业务的熟悉情况,针对薄弱的地方进行‘补课’,将业务保安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安全包保小组成员张盼杰说道。
抓技术就是抓安全
在抓好“三基”基础建设的同时,伊犁能源深化“三优三提”,做好开拓方案的编制工作。
伊犁能源安全包保小组按照“精排一年,细排三年、详排五年、规划十年”的原则,结合各矿生产实际,抓好生产布局调整、生产接续及系统优化,进一步向安全、高效、智能开采、智慧化矿井建设方向推进。
自实施驻矿安全生产包保盯守管理制度以来,伊犁能源通过现场排查隐患,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矿井系统,从源头上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进一步夯实伊犁能源各权属矿井安全管理根基,为新疆基地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